逛完成人展才发现,情趣娃娃如此逼真!
虽然实体娃娃展商占比不超过三分之一,但不管是质量还是人气,娃娃展商都是成人展最醒目的存在。
不聚焦的眼神,碰坏的表情,劣质的假发,这是大多数人印象里等身娃娃的模样,又或者叫它,充气玩偶。
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,会爆开的充气玩偶几乎承载了许多人对劣质成人玩偶所有的想象。
在展会上许多初次见到实体娃娃也是如此,当他们把手伸向那些“人”的大腿时,似乎已经做好了失望的准备。
然后就有一种神秘的力量,把他们的目光和手吸引在上面移不开了。
这难道不是真人假扮的吗?
手感还是其次,娃娃的头雕实在是太过于精美了。
不管是街头素人、动漫游戏还是影视明星,你总能找到不同的款式。
展会上的娃娃大多穿着性感,身材火辣,人们选择出高价购买它们的缘由,大多数却不是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。
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,一个一米五的娃娃,骨骼利用合金和工业塑料制成,重量一般在30kg。同时因为其材质的特性,日常养护和清洗都比较麻烦。
也正因此,在等身娃娃的视频下,更多的,是娃主们对萌新的劝退。
等身娃娃发展到今天,在国内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历史,其成人色彩渐渐淡化,取而代之的,是与BJD(指各种相对小型的拥有球型关节的精致可动人偶)相似的,被赋以情感倾向的陪伴功能。
等身娃娃的艰难发展,依靠的是国内厂商在技术和外表上的革新。
正是因为娃娃越来越精致,买家才越来越把它当个“人”来看。
展会上偶遇的一位老娃主说,如果你把它当作心爱的娃娃来看,每周清洗擦粉,娃娃在家里放。
十年也不会坏;但如果你要给它搞一些奇怪的动作,半年不到,娃娃的皮肤就会破裂,“看着自己喜欢的,那么漂亮的脸,我想你一定不会舍得。”
仿人形态的娃娃出现在40年前,最早在日本是使用橡胶制作的,售价大概在三万八千日元。
摩托的价格,摩托轮胎般的手感,不是一般人能消费的。
80年代时,出现了利用软胶制作的娃娃,手感好了,但价格一路飙升到了十万日元。
而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硅胶娃娃,一直到2000年才进入中国市场。
10年后,TPE一种高回弹性、高强度塑料,娃娃第一次在中国被作为实衣模特被制成,又在经历了无数次技术革新之后,才有了现在手感柔软,可塑性强的产品。
目前市面上的实体娃娃,大多数使用的是硅胶头雕+TPE肢体的组成。这样能够保证五官足够精致而身体足够柔软。
除此之外还有布制娃娃与手办材质的娃娃。布制娃娃整体相对较轻且走的是二次元路线,织物皮肤,使用海绵等软质材料进行填充,1、2千元你就能拥有。
手办材质的话,就更重了,丧失了柔软度但是精美程度是其他材质无法媲美的,单体售价超过5万元。
因此,硅胶+TPE材质的娃娃靠着其物美价廉的特性牢牢占据了大部分的国内市场。
国内娃娃厂商不断改良硅胶生产工艺,想方设法创造自身优势,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。
男女生购买娃娃的需求不太相同。
如前所说,男性购买娃娃,更多的是想要一种陪伴感。娃娃真正的意义是在于最需要慰藉的时候,没有人陪伴走那段艰难日子的时候,最好的一个陪伴。
而女性,更多的是一种“云养娃”的心态,和小时候玩芭比没什么区别,更多是喜欢它精致的脸和可以随意摆放的肢体。
与此同时他们所要承受的,是周围人异样的眼光。就像你看到的,寻常人所能接触到这些娃娃的场合,是成人展。
对于实体娃娃不可避免的色情属性,有一个类比是,一个袋子,你可以用来装垃圾,也可以用来装食物。总不能因为有人用袋子装垃圾,你就说用袋子装食物的人有问题吧?
这本就是个人选择,再说成人用品不能说俗,因为它自身不具有属性,厂家刻意的引导手段才显得俗。
从开始推出成人玩具到今天,它们却始终没办法为常人所接受。购买实体娃娃,是一件十分需要勇气的事。如果你去朋友家,看到他有一个娃娃,第一反应可能是变态!然后脱口而出“好恐怖!”
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提出:当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达到一个特定程度的时候,人类对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其负面和反感,哪怕机器人与人类只有一点点的差别,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目,从而整个机器人有非常僵硬恐怖的感觉,也就是所谓的恐怖谷效应。
所以,会觉得恐怖,这并不奇怪。
在日本,娃主们组建了一个工会叫“日本人偶公团”,致力于带着几十个实体娃娃到处旅行。
之前就有他们吓到路人的报道流出,但是看了照片之后,确实有吓到。
- 情趣娃娃合集资料